2012-07
新闻来源: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浏览次数:日期:2012-07-05
——中铁四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五工区建设见闻
中暑,我们是最亲的人
6月15日,我们抵达此行采访的终点站——五工区三队,这里位于十三间房百里风区的强风区。十三间房是地名,也是《高昌行记》中的“鬼谷口”,历史上又称“黑风川”、“黑风口”。这里是新疆第二大风口,地处南疆戈壁与天山之间,肆无忌惮的大风、怪风自西北向东南狂刮,使得这片硕大的戈壁寸草不生,荒芜人烟,成为中原进入西域“丝绸之路”的一段畏途。三队便在这个地方承担了14公里施工任务。
三队工经部长廖竹根日常跟协作队伍农民工打交道最多,工程结算、工资发放、解疑释惑,等等。他跟我们说起了一件“小事”。6月7日,来到三队务工不到20天的56岁农民工老刘,刚吃完中饭,便头晕的厉害,然后又闹肚子,这是典型的中暑迹象。老刘所在协作队伍负责人正在外出办事的路上,三队领导也远在工地,情况较为紧急。“赶紧把老刘送到队部卫生所。”廖竹根果断的拿了主意。经过一番初步诊断,并服了应急药后,廖竹根和一同送老刘来的人了解到,老刘原本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这可不敢马虎,廖竹根暗想,他连夜将老刘送到了距队部2个小时车程的鄯善火车站吐哈石油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果然,老刘除了中暑,医生建议留院观察接受进一步有效治疗。廖竹根把体检结果报告给队领导,同时也跟仍然在外地的协作队伍负责人沟通了信息,两天后,垫付了近八百元住院手续费后,又买好了火车票,将老刘平安地送上了回安徽老家的火车。
“就在前天,老刘家人还打电话感谢我们呢,说等身体恢复后还想来这边干活。我自然劝老刘静心调养,身体最重要。”廖竹根停顿了一下,说:“风区施工劳动力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但也必须为来务工的农民工提供平安施工和平安生活的保障。他们来务工,我们应该是最亲的人。老刘的身体素体不适应这边环境,所以,一定要秉着对他,也对单位负责的态度告知他。”
艰苦,走,还是留?稳定压倒一切
6月14日晚两点,五工区三队经理汤兆奎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就在前两个小时,骨架护坡施工队伍出现了不稳定,其中32人干了两个月,觉得风大,天热,受不了,想走。汤兆奎看着面前黑压压的一堆人,做好了耐心解释的心理准备。
百里风区施工环境艰苦,劳动力匮乏的程度不亚于原材料供应。眼下,闹腾着要走的农民工大多都来了近两个月了,气候应该是基本适应了的。而他们的工资也是按时足额发放,驻地空调、被子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绿豆汤、十滴水、人丹等防暑降温用品和工地医院也都配备有,那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决定走呢?汤兆奎一边听着农民工们的诉求,一边心底慎密的思考,终于,他找到了“聚焦点”——附属施工工序繁琐,质量要求高,加上外在的施工环境又天生不美,出工不出活,大家觉得这样“难捱”。只要找到了症结,问题就总要解决,汤兆奎长舒了一口气,开始跟农民工们计算起工效来。不知不觉,2个多小时过去了,农民工们安定下来,心里的“疙瘩”也渐渐解开来,大家留了下来。
“保证队伍稳定,在这里成为我们最大的工作,项目队班子成员和各部室的人员都会经常进班组跟农民工谈心了解情况,疏导情绪,讲形势,讲政治,把思想工作做到班组,做到个人。”汤兆奎说,“就拿3500方骨架护坡施工段来说吧,高峰期有4家队伍同时作业,达180人,五月初,连续8天10级左右大风,干不了活,三分之一的人要走,但通过做工作,大多数人还是留了下来。”
“如何把队伍留下来、把队伍稳定住,这是工区项目书记的重要职责。”兰新五工区专职党委副书记陈大荣说。相对于内地工程建设,戈壁滩征地拆迁的工作量锐减,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书记的担子轻了、压力小了。“我们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点子,做好员工和协作队伍的稳定工作。”接受采访的工区党支部书记们谈论起建设员工住地、提高工作待遇、改善生活条件、搞好日常伙食、丰富业余生活等方面工作时,都共同的谈到了稳定压倒一切的认知和所为。
2012年5月初的一天,参与三队大挖方段施工的一家协作队伍20几人在宿舍打牌不出工,理由竟然是干了一个月活了,没领到工资。陈大荣立马与项目班子成员,带上财务和工经人员上门了解情况,拉家常。原来,这家队伍进点不足两个月,项目队已为他们办理了银行工资卡,目前,工资给付正在走工序验收合格流程,不出三天工资即可到位。陈大荣还敏感的意识到,新来的这些农民工对工资支付要走流程还很陌生,就耐心的向他们做了阐述,妥善化解了农民工的误区认识和行为。
(完)
小平板车运片石施工作业
运送预制小构件
预压土卸载
稿件录入:张召(文/图) 责任编辑:李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