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
新闻来源:沈阳地铁四号线八标项目部、公司团委浏览次数:日期:2021-03-26
工作数年,无论职位与项目如何调整,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自担任项目总工带领技术团队后,“白天一把锁,晚上一盏灯”是他和团队白天奋战工地,夜间完善内业的真实写照,他就是现任中铁四局五公司沈阳地铁4号线项目部总工程师卢彦军。
2009年参加工作后,卢彦军在石武客专经过两年磨砺,在工程进入尾声时,他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兰新铁路工作,谈道当年为什么去兰新,“年轻有什么不敢尝试的呢?”是他的回答。从华中平原到荒芜的茫茫戈壁,他依旧记得“干旱少雨、百里风区,早晚温差大,施工期短,这些都是需要克服的困难,别说施工用水,生活用水都是一大难题,嘴唇干裂是常有的事情。”凭借出色的业务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百炼成钢,他获得了大家一致认可。
2013年6月,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了兰新铁路交接盘点任务后,不到2天就接到了赶赴沈阳地铁任职的消息,他二话没说,把 “家”又迁到了沈阳。对于卢彦军来说,沈阳地铁8年的坚守与奉献,承载的是筑路人的青春和梦想。
在沈阳地铁10号线1标担任技术主管的两年间,他一丝不苟地做好生产进度和施工质量监督,只要一个电话召唤,他便会迅速赶到现场,及时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从技术保障到现场旁站,再到各项工序施工报备不一而足。2015年3月他升任项目工程部长,没到半年,因为表现优秀,卢彦军就挑起了沈阳地铁第二、第四项目经理部项目副总工的重任。期间,他获2016年中铁四局五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中铁四局五公司“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再难的事情,我也没怕过,但是当我要带领一个团队,做好一个团队的技术工作时,我真正感受到了压力。不过也正是这压力转化为冲劲促使我们整个团队在技术上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些突破。”卢彦军说道。
2017年8月,卢彦军任沈阳地铁四号线8标项目总工程师。面对该项目一级风险源就有5个,二级风险源24个,暗挖区间下穿建筑物,地质复杂,施工断面大,车站工艺复杂且工序繁多,盾构区间穿越国家级文物群、下穿既有1号线,风险压力巨大的情况,卢彦军白天带领技术人员对施工中的风险点逐一调查,晚上在会议室研究针对性的技术保障。
在市府大路站施工中,他根据暗挖区间下穿建筑物,地质复杂,施工断面大,对地面沉降要求高的情况,进行管幕法施工。管幕法的原理是以单根钢管顶进为基础,各钢管间依靠锁口相连,并在锁口处注入止水剂,形成密封的止水帷幕。“由于开挖土体或者推进箱涵是在管幕的保护下进行的,因此可以显著减少地面沉降和增加施工时开挖面的稳定性。”卢彦军说道。
作为沈阳地铁首次试验性工程,管幕法施工技术难度大,质量标准要求高,刚开工就遇到不明地下水管漏水、局部较大卵石、顶进困难、导向管断裂、钢管偏移、锁扣扭转等诸多难题。
卢彦军带领技术人员通过抓好顶进旁站,注意设备压力变化、导向偏差、锁扣转向、地质突变等关键节点和工序,严格控制方案中的重难点工序,通过施工过程的全程跟踪记录,调整细节,解决了顶力不足、导向偏差等问题。同时,他与现场技术人员、工人交流研究,通过对万向轮、顶进杆架的设计调整,增加技术创新性,有效提高了机械快速平移及就位效率,并通过总结提炼,初步形成了创新成果、工法、专利意向5项。管幕法施工的成功经验不但在全线获得推广,还实现了降本增效上千万的经济效益。
熟悉卢彦军的人都知道,他虽不善言辞,但内心充满了对沈阳、对地铁建设的热情和自信。“当城市因我们建设的地铁开通而更加美好,我觉得付出的一切,值!”目前,他依旧奋战在工程的技术战线上,为中铁四局沈阳地铁四号工程2021年底实现全部洞通而努力。
工作中的卢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