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21

2013-07

兰新功臣评比候选人——俞鸿宪:戈壁青春别样红

新闻来源: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浏览次数:日期:2013-07-21

他26岁从石(家庄)武(汉)客专工地转战新疆,三十而立,4年间,和建设者们在哈密百里风区修筑起一条钢铁巨龙,谱写了一曲戈壁青春别样红的建设之歌。他叫俞鸿宪,是中铁四局兰(州)新(疆)铁路第二双线4标三工区二队总工程师。

俞鸿宪深知技术工作的严谨性,他双管齐下,一方面做好自身的“传帮带”,一方面做好现场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培训。2009年12月底进点,时任二队工程部长的俞鸿宪,每天带着技术组一名技术员和一名实习生,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跑工地,扶尺子,搞复测,进行施工调查;晚上就在临时驻地做内业资料,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项目临时工程建设的技术交底。

2010年5月,二队41座涵洞开始全面施工,为路基段成型提供作业面。但问题出来了,限于现场劳动力和设备紧缺的制约,涵洞施工要在节点工期内完成几乎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任务。俞鸿宪认真查看图纸,结合质量控制和工效要求,提出把涵洞分型号施工,尤其是对3座箱形桥采取从伸缩缝断开,分节预制2米涵洞,进行现浇和预制相组合的方案。如此,顺利的解决了施工难点。

“技术服务必须早于施工生产。”2011年8月,从工程部长升为项目总工的俞鸿宪,主张通过技术控制来带动质量管理,完善技术和质量管理相结合的卡控措施和制度,针对难点工程和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编制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和工艺细则,共计68项。如石方爆破、沙尔特大桥高墩身施工、旋挖钻(干钻)施工、各种地基处理方案、无砟轨道施工方案及大风、干旱地区的混凝土养护方案等。不仅如此,他还跑工地管现场,严格工艺和工序交底。在涵洞、地基处理、边坡防护、浆砌、导流堤、无砟轨道、防风墙等“先导段”,采集了几百组数据,经过论证后形成规范,统一了二队各个作业面的施工标准。并坚持对施工方案不断进行总结和优化,努力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寻找平衡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2年8月,二队开始无砟轨道先导段施工,精调采集数据始终不稳定,给道床板施工带来极大干扰。俞鸿宪现场蹲点,发现无砟轨道道床板钢轨清理混凝土粘连,形成线性不直。他在钢轨下刷上一层油,解决了精调小车钢轨行走线路的平顺性,从而“企稳”了精调精度。

2013年6月的一天,俞鸿宪从沙尔特大桥无砟轨道施工作业面返回队部的路上,接到电话报告:桥上精调平面道床板出现严重错位,眼观就错了1公分。他十分惊讶,立即打电话核查了一遍夜间精调数据,没有问题。这让他顿时松了一口气,折返回错位的道床板施工点,他安排人员把轨排器定位的钢轨拆下来,重新加固,但仍有较大的误差,有人说直接破除吧,重新预制道床板。“再等等,叫测量组技术员过来,现在就从两头开始对所有钢轨按12.5米间距重新复测一次。”随后,他和赶来的测量人员一同工作起来,赫然发现不是错位,而是模板扣件螺栓没上紧,导致轨排紧固出现偏差,但控制在允许误差值内,虚惊一场。但从这天以后,俞鸿宪要求管段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员要对模板加固进行旁站和记录,从而保证创下了二队管段5座桥2.5公里桥上底座板钢筋直筋一次性通过监理验收的记录。

俞鸿宪深知技术管控是项目经济效益的源头。他要求技术组利用开工的横断面复测数据,详细计算出本管段路基的实际施工土石方数量,这与土石方施工前外协队伍自己实地测量核算的数量基本等同,双方误差均小于2%,这使得双方及时签订了路基施工技术交底,以工程部测量的电算数量为依据进行收方,总量一次性卡死,避免了边施工边收方导致的各种纠纷。

二队管段地形起伏较大,一眼望去黑色砾石在路基上延绵不绝,远处是巍巍天山。飓风随时从低洼处旋转而来,大抵天山那边又要下雨了。2012年8月的一天,俞鸿宪被突然间的起风困在了工地,并眼见一片汹涌洪水从天山那边倾泻而来,戈壁顿成一处汪洋。他第一反应就是拿出手机,拍摄下这惊人的一幕,此刻,他想得更多的就是距离被水淹没地段不远的路基开挖段,一周前,挖掘机进了黑色砾石遍布的工地,一铲下去却遭遇含水量充分的洪水沟,原来这里是戈壁特殊的一种地质——天山洪水沉积后的河床流域,地基处理设计为换填1米厚3%水泥改良土,采用重锤夯实。但现场重锤夯实施工,因地基含水量太大,无法夯实,地基承载力就满足不了设计要求。这场洪水,让俞鸿宪陡然明白,干涸的戈壁上特殊地质地基含水量大的原因。经过与设计院沟通,将该段地基处理进行了合理优化,保障了路基稳定性,也为项目赢得了应有的效益。

而类似于这样的方案优化,俞鸿宪还进行了5项,每一次都获得“多赢”——既保护了戈壁原貌环境,又保证了工程质量,还争取了进度和效益同步最大化。

 

俞鸿宪工作照(李茂/摄)

 

稿件录入:李茂 康宁    责任编辑:李茂



信息如需转载请联系0792-70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