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12

2018-04

陈克密:一代筑路人的工匠情怀

新闻来源:党委宣传部浏览次数:日期:2018-04-12

陈克密,今年84岁,中铁四局五公司退休职工。从一名石匠到一名优秀施工队长的身份转换,让他的一生充满了数不尽的精彩片段,而细致、干练、务实的工作生活态度,让他在祖国新线铁路建设中、海外援建项目中诠释了一代筑路人的工匠情怀。

1954年.陕西宝鸡

“秦岭隧道”这几个字可是我们一钉一钉的雕刻在整块石料上的。回忆起当年修建宝成铁路的陈克密,是1954年从山东胶南建筑公司调至当时的中铁四局五公司前身铁六局隧道工程队,修建宝成铁路秦岭隧道。

有着一手石匠工艺的陈克密是当时作为专业施工人员调至宝成铁路秦岭隧道的。据介绍,宝成铁路的设计是由前苏联来负责的,按照前苏联对建筑物美观的设计风格,沿线所有的隧道洞门和涵洞拱顶等等都是由石料砌成,施工工艺就相对复杂很多。陈克密起初在宝成铁路的工作就是和工友们一起负责洞门和拱顶的石料制作。单单“秦岭隧道”四个字,就是五六个人在两个大的工棚下用钉锤一点一点的凿出来的,陈克密说字中间增加了一个1.05米高雕刻出来的的路徽,这也成为了后来宝成铁路的一道风景,再无二处。

秦岭隧道全长2363.6米,共分南北两个口和中间一处竖井同时施工,负责北口衬砌作业的陈克密每天都会在黑暗混浊的环境里待上八九个小时,那时候才刚刚二十出头的他就是一门心思的做好活。隧道施工最容易遇到的就是塌方,而在全人工作业下的环境中,处理塌方的手段就只有锹铲手刨。在一次北口较差围岩地段发生坍塌后,泥土石块夹杂这水不停的从上方掉落,工友范根贤被石土压倒在50公分宽的拱圈和上顶缝隙中,作业班长李强带着大家一起扒开石渣救人,过程中隧道顶部的石块还在不停的掉落,突然一支安全帽被打落在了石堆中,意识还算清醒的范根贤拿起安全帽就往李强的头上带,这一幕触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李强含泪加快扒渣的速度,手上早已是血肉模糊。

1956年至1962年,陈克密又先后跟随大部队完成了陕西户县845军用化工专线,铜川煤矿铁路专用线,秦岭至马头滩公路以及鹰潭至厦门铁路、外洋至福州铁路建设。
 

\
1955年,宝成铁路秦岭隧道施工场景。

1964年.湖南岳阳

1964年,建设大兵来到湖南,铁四局五处转战(北)京广(州)复线,全线共有18个区间的车站和插入段改造施工,陈克密被分配在岳阳临湘县的云溪站负责换轨施工,将38公斤的波兰轨更换为43公斤型号。随着任务的完成,陈克密先后转战了古培厂站、白马垅站等。1965年,临近京广线的衡山火车站旁要开始修建烈士欧阳海纪念塔,整个公园内雕像和石砌工程量巨大,有着丰富石匠经历的陈克密就成了整个班组里推荐的不二人选,就这样在修建京广复线的同时陈克密完成了修建欧阳海公园的部分任务。重新捡起石雕手艺的陈克密,用在工地剩下的边角料开始边练边学,“石雕工艺优等”是他对自己的重新定位,业余的时间陈克密就全身心的研究石雕工艺。至今陈克密家中还保留着当年在京广线上雕刻的毛主席雕像,虽然不大但是细节十分到位形象,这也是他比较满意的个人作品。

1969年,铁四局五处圆满完成了京广复线这项建处后的第一项大型施工任务。是年9月,为贯彻中央“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指示精神,北上与其他百万筑路大军一起参加焦(作)枝(城)铁路会战,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全长753公里的焦枝铁路。1970年9月,挺近湘西崇山峻岭,参加湘黔、枝柳铁路会战。
 

\
陈克密讲述京广复线建设和毛主席雕像的故事

1971年.海外赞比亚

1971年至1975年,铁四局五处先后派出328名职工远涉重洋援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为增进中非友谊做出了贡献。1971年2月陈克密随先遣队,经过一月的漂洋过海来到了赞比亚,负责坦赞铁路六机队五分队的采石场施工。对于陈克密来说采石和爆破并不陌生,最为困难的就是协调现场80多名黑人工友的工作安排,工效是问题?更为棘手的问题还是语言沟通。在队部里,中国管理人员常用的沟通方式叫做“中国话、外国话、加比划”,陈克密先从自己做起客服语言障碍,他了解到当地的方言除了斯瓦西里语还夹杂着一些英语,所以除了学习工程专用的英语之外还要学会当地的斯瓦西里语。每天安排工作前,陈克密都会去请教队部的翻译小程,他用汉语把音节全部标注出来,再试着大声读出来,就这样反复练习,20多天的时间,陈克密已经基本掌握了工程常用语,与黑人工友的沟通已经基本没有问题,在工作任务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陈克密就会用“today work like yesterday”一句话交代完毕。接下来,一场石方大作战全面打响。

陈克密是个喜欢钻研的人,采石场每个月的产量要保证在8000立方左右才可满足现场需求,陈克密发现启动爆破的矿用KB爆破设备,说明书上只限定在50炮每次,如此速度估计每天的产量会大大降低,陈克密找来启动机使用的三节一号电池开始测算电阻,他发现启动机原本连接的50炮只用了单一的连接手法,电阻浪费较为严重,于是他尝试减少电阻,在连接方式上选择串联加并联的模式,从原本的50炮逐渐尝试增加至100炮、200炮、400炮,就这样电阻的消耗被减少到极致。每天陈克密安排好工作,采石场上午启动一次放炮,下午启动一次就是足足800炮的开采面积。在500米长的采石场内,陈克密安排在保证200米的爆破安全范围内将采石场分为两个区域,一边爆破一边清理运输,采石场的作业工效被提高到之前的十倍。陈克密家中至今还保存着的一张奖状就是这场石方大作战的最好说明,在完成工作任务后,他被安排到赞比亚境内的中国工地交流石方爆破施工的安全技术要点和提高工效的经验,一连40多天陈克密走遍了整个赞比亚,一些工地还组织管理人员来到六机队施工现场观摩学习。

六机队负责施工的坦赞铁路有两座桥,小谦比西桥在河的上游,大谦比西桥在河的下游,水中扩大基础施工是这两座桥的关键,水下遇到孤石是常有的事情,但这一次大谦比西桥围堰内的水深已经达到了1.8米左右,想要凿除孤石让基础开挖达到设计标高,爆破是唯一可用的办法。但水中电雷管的使用风险可想而知,在近两米深的水下给孤石开门又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大家都想到了一个人,陈克密。到了现场观察完地形后,陈克密拿着凿锤一个猛子扎进了河水里,用手摸到孤石以后憋气凿出了10公分深的炮门,在水上风钻手完成炮眼后,陈克密又将连接水下电雷管的三米长电线的另一头固定在水面漂浮的木板上,此时要求在场所有设备全部断电,启动爆破设备后,孤石成功凿除,扩大基础标高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
中铁四局五公司承建的坦赞铁路大谦比西大桥是当时赞比亚境内最大的一座桥梁

\
陈克密获坦赞铁路先进工作者奖状

1974年.安徽祁门

1974年4月,铁四局五处进入安徽、江西两省境内,承建皖赣铁路祁门至景德镇南站段工程。陈克密所在的四段三队8.5公里管段内共有四座隧道,其中盛村隧道围岩较差,对于负责现场施工的陈克密来说技术攻关成了重点工作。针对软弱围岩带、裂隙水发育带陈克密每天边施工边和现场技术人员研究处理解决方案。在一次隧道导坑法拱圈施工中,围岩上部出现的塌方让临时立柱根本无法撤除,每隔80公分一排立柱,共有八排是不能动的,若动就会随即出现大面积塌方,现场该怎么处理?陈克密突然想到了已经调离的老工程师高鸿绪,曾留给他的一本关于兰州乌鞘岭隧道施工技术要点记录本,在经验里面找办法,陈克密顿时兴奋起来,他回到办公地点仔细研究每一个施工要点可能出现的问题,终于在第三天他向现场提出了在临时立柱外增加木板保护箱,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切割抽离临时立柱,随后拆除木板保护箱,拱顶混凝土缺失部分再补齐的方案。很快,八排原本动弹不得的临时立柱全部撤除,隧道软弱围岩带安全度过。

度过水线的爆破“炸油条法”应该算是陈克密在管段内的独门绝技,由于隧道内裂隙水十分发育,在掌子面打眼爆破时总会因为水量过大而无法实施作业,炮筒总是被泥水冲湿。陈克密在研究的技术要点里面也学到了这项很难掌握的技能。他找来沥青、石蜡和机油放在锅里熬制成混合物,待温度符合炸药爆破临界值时,将预先制作好的炮管放进锅里包裹混合物,以达到防水的作用。陈克密笑称这个“炸油条”工序还没开始,周围就已经没有人了,毕竟这是会有爆炸风险的一项技术操作。在随后的隧道施工中,陈克密凭借着胆大心细的工作韧劲,完成了管段内所有度水段爆破施工的防水工作。

1975年,正当全处施工全面大干之际,国家压缩投资,皖赣铁路钢材、木材、水泥供应不足,沿线桥隧工程陷于停工状态。五处随即转入了路基土石方施工,陈克密当时任施工队长,他所负责的一个大队下设6个主力班、一个木铁电班和一个炊事班、一个杂事班,同时还有两个知青班的加入,管理近350人的队伍,如何发挥人均绩效,如何让大伙在拿到基本工资的时候还能拿到18.6元的封顶奖金。陈克密统筹策划,按照总部提出的“大打土石方攻坚战,班超双千队过万”的要求,还自制一批小型机械用于大干,创造了“任务月月超,成本季季赢”的佳绩。在处机关表彰大会上,“陈克密的施工队、任忠岑的钢筋班”被作为典型宣传学习。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不应虚度年华,不应碌碌无为,陈克密手抚着一张张奖状和证书心生宁静。一个人能为企业和国家贡献的力量有多大,陈克密用勤勉务实、专注创新的工匠情怀告诉我们,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康宁 徐文煜)
 

\
皖赣铁路轨排场



信息如需转载请联系0792-70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