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
新闻来源: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浏览次数:日期:2013-03-15
他,站在工地,时常是若有所思。现场带班人员和项目副职看到了,会不由自主地环顾一下周遭,想想工作计划落实情况。而此刻,他会更精细地问及各道工序的流转状态,并根据自己查看的结果,做出进一步安排。他就是中铁四局沪(上海)昆(明)客专江西段7标九工区项目经理王华,“他话不多,但在‘点子’上,是一个求真务实的好经理。”熟悉王华的人这么说。2012年度,王华再次被四局五公司评为“十大岗位标兵”。
“管住队伍按规范施工就是隧道最大的效益。”
九工区承建的宣峰岭隧道全长2191米,是沪昆客专全线最长隧道,洞身通过地层为千枚岩及片岩,局部有灰岩及溶洞,岩体十分破碎,构造发育,遇水软化,自稳能力极差;并有3处190多米长的浅埋段,4处577米长的异常区,施工难度很大,种种导致隧道掌子面掘进极为困难。“管住队伍按规范施工就是隧道最大的效益。”王华沉着应对,成立隧道架子队,组织工区各部门对架子队进行现场技能、安全规范和质量标准培训,确保了每一名外协队伍员工培训合格上岗,严控隧道施工安全质量。
九工区严格执行铁道部建设司2010【120】号文规定伊始,遇到协作队伍作业工人强烈的抵触情绪。原来,对开挖进尺的严格控制,加上仰拱衬砌的及时跟进,顿然使得作业空间被压缩了,无论是人员还是机械,施工的动作幅度不得不降低,按照施工进度核算工资收入的作业人员认为对个人收益造成影响。“我们已经接受了工区岗前安全培训,而且都是干过隧道的人,洞子里的情况千变万化,肯定是要灵活掌握的,这样的规定,哪里谈得上进度。”作业人员摆出了自己的理由。
王华在工地听取了大伙的意见,通知协作队伍负责人及工班长晚上到工区开会,“议题主要是隧道动态管理。”是夜,九工区会议室人员满堂。“各位都是打隧道的行家里手,工人们的收益因为围岩地质的好转而发生变化不用我说,各自心底都有数。现行的新规定对工序提出了更为严格、更为细致的要求,今天这个会议就是要告诉大家,‘稳中求进,安全第一’的原则不能变,但可以日事日清,加强量测频次,并根据量测结果,实行动态管理,以确保安全、效益同步。”王华一番于情于理的讲话,获得了大家的赞同。隧道衬砌作业班班长李朝荣感触特别深,9月份他的收入并没有因为规范施工而受损。这天,他从隧道里换班出来,先到洞口的人员出入牌前把自己的牌子从红色翻成蓝色,见到王华在洞口,笑眯眯的说:“王经理,你抓的这个动态管理好,我们出来干活就是为挣钱的,现在安全又有了最大的保障,让我们彻底服气了。”
如今,宣峰岭隧道还剩余百十米即将贯通,九工区的员工们对穿越“危岩”地段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采取的工艺措施如数家珍,比如成立以王华为组长的攻关小组研究安全质量专项方案、加强过程监控测量、增加小导管注浆密度、缩小拱架间距保证初期支护等等。“这些都是在日常培训和施工中学到的。”九工区的员工说。
“抓住问题的要害,才能解决现场矛盾。”
进入2012年7月,九工区沪昆客专宜春特大桥106#~109#墩4个平均25米高的空心墩因为征拆受阻,还未见动静,而业主下达的计划工期到当年10月初,架桥机必须抵达九工区管段宜春特大桥87#墩上,以确保南线顺利架梁。换言之,九工区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挡道的4个空心墩。
王华蹙着眉,在工地站了很久。“抓住问题的要害,才能解决现场矛盾。”这天开交班会,王华对鏖战空心墩做了详细的任务分解和施工组织安排。而为了确保工期,王华住进了工地,带领技术和生产人员白天盯现场,晚上看方案。为防止抢工带来质量隐患,每一次混凝土浇筑,王华都坚守在一线,和大伙一起吃盒饭,把进度。这一干就是2个月,现场副经理看着心痛,几次催促他回去休息一会,王华轻轻说:“平平安安的过了这个节点,我才能睡的踏实。”
事实上,沪昆客专江西段7标基本处于一个巨大的岩溶带上,无论是易家坊特大桥,还是宜春特大桥的桩基施工都令王华不敢有丝毫疏忽。其中,宜春特大桥紧邻既有沪昆铁路,又为施工带来双重的安全风险。王华细化了每一个墩的施工方案,逐墩采取加固防护措施,防范桩基施工导致既有线下沉的风险。同时,他加强与铁路工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双方联合对线路进行24小时隐患排查、重点监控、及时应急处理等,确保了既有线施工未出一起事故。
作为项目管理第一责任人,王华深知一切的管理工作都是为经济效益服务的。据九工区经济活动分析会报告显示,工区施工混凝土、级配碎石、二三项料、油料、机械管理台账详尽,环环相扣,仅此一项就为项目避免了巨大的效益流失。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都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2010年4月9日,王华接到公司通知,从武广客专新广州站直奔沪昆客专工地勘探工程线路走向。3天后,九工区管段一个个具体数据、一项项一手资料被王华言简意赅的报告给公司。与此同时,王华把团队建设也列入了项目目标管理。他相信一个团结有力的团队必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因为“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为了催图,王华不顾暑期一票难求,买上一张站票就乘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十多个小时的颠簸劳累,双腿已酸得站不直,可他还是直奔设计院,却被告知图纸因为开工管段太多,至少还要等一个月才能出来。王华不气馁,每天往设计院跑十多次“软缠硬泡”,设计院的同志看着于心不忍,一个星期后,加班加点完成了首批桥涵的施工图。当王华拿着图纸回到工地时,大伙明显的感觉到他又瘦了一圈。
杨宝发是2011年7月分配到九工区的见习生,他清楚的记得王华和他的第一次谈话。“交谈中,王经理得知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特别交代工区办公室在生日当天购买了蛋糕为我过生日。”杨宝发说之后工区为新来员工过生日形成了一种习惯,更让他感动。
眨眼,王华在宜春已经过了三个春节,每一次他都留在了工地。2012年暑假,反探亲的爱人和孩子来到工区,工区党支部书记刘兆国组织反探亲人员到附近景点逛逛的同时,特意强调王华经理不要例外,找个时间也带家人去放松放松情绪。但细心的人们还是发现,在暑期的两个月里,王华基本就没离开过工区,每天不是蹲守在特大桥空心墩施工现场,就是在隧道掘进工地。“他太忙了,也太累了,有时间带我们到街上吃顿饭,不如让他好好睡一会呢。”王华的妻子说,她十分理解丈夫的压力和责任了。
“有了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尤其是管理团队没有理由不对工区员工和公司负责吧?!”王华在最近的一次工区民主生活会上,这样说。
王华(右)在工地检查(戴育林/摄)
稿件录入:李茂 戴育林 责任编辑:李茂
上一条:徐灿烂:平凡岗位大写意
下一条:朱荣华:我是一颗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