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11

2018-10

随笔:老职工们的“主席情怀”

新闻来源:福厦铁路8标经理部浏览次数:日期:2018-10-11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公司策划的纪念活动中,有幸跟着部长,对离退休老同志、老职工进行访谈。在访谈中,除对他们的健谈与诙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外,对于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中,他们所展现出的,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凌云壮志,为笔者所深深感动,尤为让人触动的是,在他们对自身工作与企业抱含深情的言语表达中,还有着深厚的“毛主席”情怀,对主席的崇敬、仰慕与缅怀等情感溢于言表。

他,毛泽东,带领着中国共产党人,历经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古老的中华大地,再次走上了复兴之路。他还缔造了一支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1950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国第一战打出的气势,既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再任人宰割的宣言书,也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重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源泉。也是那一战,中铁四局的前身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诞生了,中铁四局五公司的前身便是其下辖的三大队。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三大队以阵亡54名官兵、负伤上千人的代价为争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铺就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从诞生之初,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成为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好战士”,这份战火中,凝结出的血脉深情,成为五公司老一辈职工久久难忘,珍藏于心的“主席情怀”。犹记得,五公司排爆定时炸弹英雄郭金升那句“炸死了,是革命烈士,炸不死,就去北京见毛主席”的革命情怀,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的一个时代的英雄群体映像。最终他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的“特等功臣”,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实现了在北京见毛主席的愿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印记。在本次采访中,施工队长陈克密老同志,1954年便参加了宝成铁路的建设,“秦岭隧道”四个大字与石质洞门、拱顶是他和工友用钉锤一点点凿出来与砌筑的,尔后他又负责了秦岭隧道北洞口衬砌。在铁路上工作四十余年里,陈老无论搬过多少次家,留下多少带不走的东西,始终把一尊栩栩如生的毛主席半身石雕像带着。那是1965年他在修筑京广铁路复线时,因衡阳站旁修建欧阳海纪念公园,陈老被调入增援,他在完成公园石筑工程中,利用业余时间,重拾石雕工艺,利用边角石料凿出来的,那惟妙惟肖的神态与恰到好处的细节处理,除了是因为自己对工艺的严格要求,那一刀一锤凿出的无不是一名铁路工人对领袖的热爱与赤诚。在陈老现在生活的客厅我们还看到了一幅以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为内容的书法作品,那苍劲有力的笔墨与诗的大气磅礴,相得益彰,当问到此处时,陈老笑道“拙作,拙作,见笑了!”并补充道“我算是个毛粉,毛泽东诗词的粉丝。”说起毛主席诗词,陈老的话匣子,就有点收不住了,老人沧桑的语感和诗歌的抑扬顿挫,给人以厚重和力量。

在对王玉信老同志的采访中,王老作为1966年同济大学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当时分到五公司,对五公司而言,真可谓凤毛麟角。他在公司“三线建设”的项目上,成长成才后,1972年,作为五公司的优秀代表,以技术员的身份,出援非洲,参与坦赞铁路的建设。坦赞铁路作为当时头号援外工程,王老至今尤记“这是毛主席、周总理都挂念的1号援外工程,毛主席对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你们有困难,我们也有困难,但是你们的困难和我们的不同,我们宁可自己不修铁路,也要帮你们修建这条铁路。’”王老还说“坦赞铁路是摆脱西方殖民统治、经济掠夺,确保赞比亚民族独立成果的‘生命线’”,当时他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离别了妻子儿女,在赞比亚一待就是三年,参与修建了赞比亚恩古巴至小谦比西60公里桥涵工程,赞比亚当时最大的铁路桥梁谦比西大桥便是他参与修建的。在采访时,他家电视上播出的电视剧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国后的治国理政为素材创作的《东方》.......

诗人臧克家说:“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毛主席已经离开人世42年了,但在这群耄耋之年的老同志、老职工中,浓浓的“主席情怀”愈久弥新,毛主席依旧还牢牢地活在他们心中。毛主席,他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功绩,永远会为人民所铭记和敬仰。(陈振)

\



信息如需转载请联系0792-70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