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11

2018-06

随笔:兰新纪事

新闻来源:余安高速浏览次数:日期:2018-06-11

2018年6月3日,第十五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在北京颁奖,中铁四局五公司参建的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喜讯传来,曾经奋战在大漠戈壁四年的我,感到无比振奋和自豪。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离开新疆哈密,离开大漠戈壁,离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那激情燃烧的建设工地已经五年了,每当想到兰新,心中总会涌动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怀和激动。兰新四年,太多传奇,太多记忆,太多艰辛,太多骄傲,同时也有太多感恩。感谢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大会战,让经过那段难忘岁月历练的我们,如今理想信念初始之心更加坚定,人生目标事业规划更加明确,忠诚企业榜样作用更加突出,能够始终做到不忘誓言,在人生的征途上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初进新疆

2009年12月7日,在福建永武高速公路A9标主线工程施工刚完成的当天上午,我就接到了调新疆哈密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建设工地的电话通知,而且要求我务必三天内赶到。10日下午,我在武汉登上了去乌鲁木齐的飞机, 6个小时的飞行非常疲惫,晚上11点多飞机平稳降落,走出机场才真实地感受到了新疆的冷,零下27度,那种冷直钻骨髓,短短几分钟就觉得身体已经不是自己的了,赶快上车赶往市区的宾馆。街上行人很少,到处能看到闪着警灯的防暴装甲车和荷枪实弹的警察,想到“7.5”事件的报道,心里多少有点紧张。乌鲁木齐之所以奇冷,是因为位于天山山脉的断裂带中,准确的说应属于北疆了,从阿尔泰吹来的强冷空气直入断裂峡谷,虽有《西游记》中传说的蜘蛛山的阻挡,但根本起不到阻挡寒冷的作用。

11日早上8:30我去乌鲁木齐火车站,内地早就上班了,可疆内还要一个多小时天才亮,天黑糊糊的,进候车室要经过三次身份验证,9:30我上了往东疆哈密市的火车,天已亮了,我一路都在看窗外的景色,真荒凉啊,一点绿色都没有,除了戈壁就是沙漠,偶尔看到一蒌骆驼刺也是光秃秃的枝条在寒风中摇曳。车出乌市第一站就是乌拉泊,很快就到了达板城,我睁大眼睛也没看到王洛宾所说的达板城的景色美如画,几处矮矮的土坯房冒出取暖的煤烟。中午车到吐鲁番,满站台都是卖葡萄干的,我下车买了一个维族人做的馕饼,算是午餐了,据说馕饼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其实味道和我老家安庆的烤大饼差不多。下午3:50终于到了哈密,车早就来接站了,听司机说工地在一个叫三道岭的地方,还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到了三道岭,好几家宾馆都被我们全包了,晚上开会才知道我们的管段还在三十公里之外的戈壁腹地。到哈密才知道疆内因“7.5”事件是上不了互联网和收发手机短信的,所有联系只能通过电话了。

新建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东起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全长1775公里,是国内一次性投资最长的高速铁路,铁路沿古丝绸之路设计施工,大多穿越戈壁沙漠,人烟稀少,严寒,高温,沙暴,缺水是最大的困难,中铁四局施工管段有179公里,我所在的管段有17.6公里,刚进工地现场荒无人烟,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沙漠,无水,无电,晚上就睡进地窝子,地窝子就是流动施工单位在戈壁上挖的坑,坑里垫上干草,晚上就住在坑里,虽然艰苦但比较安全。由于严重缺水,一星期不洗漱是常事,仅有的一点水又苦又咸是不舍得洗漱的,留着烧饭用的。

进点复测人员最辛苦了,这些刚出大学校门的孩子,一出去测量就是一天,天太冷了,零下20多度,没几天脸都冻变形了,嘴唇裂得流血,中餐在野外用保温水壶泡方便面,调味包都泡不开,也得强吃,必须保证体力抗寒,真的让人心疼。值得庆幸的是,当年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的这帮青年技术人员,如今都已成长为公司重要岗位的管理精英。

新疆的天真叫一个蓝,白云象棉花一样洁白,一团一团的,我们驻地离天山很近,雪山,蓝天,白云,太漂亮了。驻地方圆几十公里无人住居,好少能看到当地人,东疆相对民族和谐,社会稳定,汉人居多,维族,回族,蒙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克尔克孜族等民族都有,著名的魔鬼城离我们驻地仅70多公里,著名的哈密瓜以三道岭的最香最甜。说真的,我为能有幸参加这项国家重点铁路工程建设感到骄傲和自豪。

亲历沙尘暴

震耳欲聋的嘶啸声在凌晨好象停了下来,我睁开疲倦的双眼,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来不及抖去全身的灰尘,想到屋外看看情况,这场沙尘暴肆无忌惮地狂吹了二天三夜,什么事都做不了,睡觉都不敢脱衣服,连吃饭也要三五人挽成人链,一步一挪的移到食堂。天刚微亮,虽想到了风灾的结果,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目瞪口呆,用钢丝绳升降固定的国旗,局旗已不见了踪影。用铆钉加密固定的宣传牌,生生从钢结构龙骨上撕了下来,不知了去向。停在院内的车辆,迎风面不仅玻璃全部碎裂,漆面也被风沙磨得成了白铁。庆幸的是驻地房屋和搅拌站罐体及主机楼由于防范措施提前落实到位,全都安然无恙,经受了12级以上大风的考验。我坚信只要我们的驻地房屋是安全的,我们就有信心与风魔搏击到底。

我们管段位于新疆著名的百里风区,每年都会发生几起吹翻火车的特大风灾,之前我们对沙尘暴的危害进行了详细了解,对预防沙尘暴灾害有了充分的思想认识,各项防范措施也都提前制定并落实到位,但亲历如此特大沙尘暴,还是感觉到大自然的力量实在是人力所无法抗御的,据说风区中心十三间房地段灾情更为严重,新架设的高压线和通讯线吹倒了二十多公里,直径20公分钢管固定的桥位牌也被吹断,70公分厚的防风围墙一排排吹倒。我想,参加兰新铁路大会战,不仅要有强烈的工期,安全,质量,效益意识,更要树立坚强的抗击自然灾害的信心。沙尘暴,高温,严寒,缺水,缺电,资源匮乏是无法改变的自然环境,我们有幸参加兰新大会战,就应该坚定信心,有责任在恶劣的艰苦环境中,想方设法改善生活条件,保障职工安全,拚抢节点工期,完成施工任务。

民族友谊

我在对外工作协调中认识了几个维族兄弟,虽然我们语言,风俗,生活,信仰各不相同,但用真诚去沟通,维族人豪爽,淳朴,耿直的性格和民风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先认识的是雅子泉火车站的线路工区长卡哈尔,听说我们是中铁四局的,来新疆修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刚到戈壁滩没有住处,想在工区找几间房子临时过渡一下,卡哈尔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同意将工区职工的活动室给我们居住,同时在取暖,用水等方面给我们诸多帮助。我们刚进点时正值新疆最寒冷的季节,零下30度,滴水成冰,驻地选址建设又在戈壁腹地无人区,无电,无水,物资匮乏,沙尘暴频繁,最初的驻地和搅拌站临建施工,无比艰难。正是维族兄弟的帮助和支持,才使我们渡过了进点时最困难的二个多月。

环境的艰苦超出了我的预想,17.6公里管段处于干旱缺水的戈壁荒漠,气候干燥无雨,昼夜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多风,方圆三十多公里无人居住,戈壁滩一望无际。寻找水源是保障生活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天的徒步找寻,才在离驻地30多公里的废弃雅尔车站找到一处水源,此处水源为天山地下裂隙形成,日出水量约500立方,水质经天山裂隙长途渗流,属超标重水,但经过滤可以饮用。终于找到水了,我们无比兴奋。可刚开始组织拉水,才得知该水源为哈密市五堡乡一维族人所有,这位名叫阿布都尕衣提的维族人世代坚守这片水源,在水源地周围广种簿收玉米等粮食作物,尕衣提长期守在水源地,涡居在一间小屋,为的是全家十多人的生活,十分艰苦,可以说这个小小的水塘就是尕衣提全家生存的希望。了解情况后我们便找到尕衣提,提出有偿用水要求,尕衣提听不懂汉语,更不会说汉语,根本无法沟通,虽然语言不通,但他看到我们焦急的神情和干裂的嘴唇,好象明白了我们急需生活饮用水,拉着我们来到小水塘边,示意我们赶快砸冰拉水。这一刻我真的很感动,尕衣提的热情相助,让我体会到了民族和谐的力量,兄弟相助的友情。为更好解决水源问题,我们请了懂维语的翻译,与尕衣提谈妥并签订了三年的有偿用水协议,较好解决了生活及部分生产用水难题。

阿布都热提是三道岭矿区的工人,家里有台小货车,刚进点时车辆不足,在三道岭购买的生活用品等无法及时运到工地,阿布都热提看到我们焦急的等车,便主动要给我们送进戈壁,戈壁上本没有路的,走了几回车便成了路了,戈壁上的路真的太难走了,三十公里的路程,单程就得二个小时,看到他的爱车跑了一次就不成样子了,我们很不好意思,可他却笑呵呵的说“没事的,以后要用车就说话”。春节前兰新公司总经理拉有玉检查工地临建情况,急需到哈密市拉工地宣传牌,时间很紧,晚上十一点阿布都热提接到通知,马上赶往哈密市,在广告公司等了三个多小时,赶在检查前把宣传牌送到工地,给兰新公司第一次重要检查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维族兄弟的热情援助,给了我们战胜恶劣环境的信心,我想在以后的大干施工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这种信心在,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渐渐地我喜欢上了新疆这片带有异域风情的神秘大地,喜欢上了历经风沙仍知春吐绿的戈壁骆驼刺,喜欢上了南疆各族人民的淳朴大爱。我们也一定能建设世界上一流的精品工程,福佑新疆各族人民。

兰新故事,故事里有你,故事里有我,故事平凡,但我特别珍惜,因为这就是当代筑路人真实的工作生活写照。(左小明)
 



信息如需转载请联系0792-70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