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
新闻来源:宣传部浏览次数:日期:2010-07-25
“一纸纵横历史,一报经纬文化。《铁道建设》与企业一路走来,风雨兼程,见证了发展,见证了变迁,见证了中铁四局人传承创新的文化和精神。至此报社复刊30年之际,祝愿《铁道建设》在企业持续发展的长河里一如航标,给予人们前进的方向和思想的光亮。”那天,应报社胖哥
“不给你电话,你也不主动写?!”胖哥半真半假的说。
“惭愧,惭愧。”我跌忙抱歉,汗颜无比。
若干年前,我在工程队的土胚房子里给报社写了我的第一篇文艺稿。花簇版块的
自此,与《铁道建设》报结下一种心缘。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生活上的喜怒哀乐,皆滴墨成字,寄予报社。当时年少惘妄,只道是见字化铅,纸上留痕,窃喜文易。殊不知见报有名实则是报社的编辑老师们伏案诲卷,玉汝于成。
后机缘巧合,随同公司“大京九”采访组深入一线采写稿件后,被通知直接去报社学习。在报社的二十天里,得见编辑老师们的辛勤耕耘,方悟前时愚钝,贻误非浅。尤记那日前去报到,只听得爽朗的笑声后,一个通透的声音说:“我想,这大概就是李理了,一个要讲求理智和道理的女子。”言语间,和蔼可亲的
在报社的二十天,给予了我从文习字的品性启迪,并深邃的影响着我时时反省反顾自己和文字间的交谈。
报社复刊30周年,定有太多的通讯员寄语。我在出差的行程中,只一遍遍的回想自己在《铁道建设》报这片闰土上汲取的阳光雨露。我想,任何一位通讯员要说的言语里一定饱蘸了一份浓酽的感恩情怀。
一字之师 玉汝于成
社会名流 四局领导
著书绘画 承前启后
复刊第一代主编王柱精神矍铄,用三天时间以虎作画三幅,寄语报社30年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1980年9月,他曾携带着7月5日正式复刊后的《铁道建设》报合订本,参加了铁道部“全路报纸工作会议”,会后,报纸由原来的每月3期更改为周一刊,周五出报。
第二代主编罗成誉在代理报社副主编三年后,于1987年2月“转正”。其时,恰逢全国报刊整顿。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审核,《铁道建设》报列入全国报刊统一序号,核定为四开四版、周二刊。当年11月24日第636期开始使用“国内统一刊号CN34-0038”。他在座谈会上,以清晰的思路和敏锐的言词将同一时期在报社共事的同仁一一道来,其人个性特点纷呈于众。随后,他真诚的祝福报社一如既往的“出作品、出人才。”
1999年,报社机构改组,由中铁四局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兼任报社总编。如此,现任四局工会副主席的张宝生兼任报社主编五年。报社现任“掌门人”是中铁四局集团公司宣传部长许国,他还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安徽省十大优秀青年摄影家。他谦逊的介绍了自1995年以来,《铁道建设》报连续7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报,400多篇(件)作品获得中国企业报协会、铁路记协和安徽省各类好新闻奖,多名同志被铁路记协、安徽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总公司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办报质量在全国企业报和中国中铁系统名列前茅,为四局赢得了声誉等情况。
湖南省岳阳市委史志办副调研员、文联副主席、摄影家协会主席杨一九原是报社复刊后的第一代摄影记者,他应邀赶来参加座谈会。“我在四局工作十年,其中报社五年。当时进报社也是稀里糊涂的,不知道王柱总编何来的胆量和眼光竟然启用我这样还在工班里的无名小卒。所以,进了报社后,王柱总编手把手的教我使用相机、教我暗房冲洗,这些都使得我没有道理不干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后来,为解决两地分居的困难,家里托人找关系申请调转回地方工作。我至今记得接到调令的那天,报社正好用了我一篇为题为‘归’的获奖新闻图片创作感,当时样刊送局领导那里审阅回来,局长在我的创作感上大大的写了三个字‘何时归?’我整整一天没有说话,心底的恓惶和感动纠结不已。回到地方后,我越来越怀念在四局工作的日子,是在这里工作的经历坚定了我一个信念,干好自己的事情,其他的东西组织上会考虑。比如,我在地方编撰史志,80个人的团队编了8年,我做统稿,一个字一个字的斟酌,把800万字的初稿校正到612万字成志。其中很大一段时间就是信念支撑着我。套用一句如今流行的话: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再来四局工作。”情到深处,泪自夺眶,举座皆唏。
2010年,对于中铁四局集团公司而言,注定不平凡,建企60周年、改制10周年注定了四局第五届企业文化节的主题“传承、弘扬、超越”,也注定了《铁道建设》报的发展正契合了这个主题。
稿件录入:沃若 责任编辑:
上一条:石吉经理部受业主表彰